商业保理成造假新“马甲”,监管出手清理整顿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有网友爆料:“国家金融局在4月底已经给各省金融委都下发了《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这意味着,全面清理地方金融组织的大势已定。地方金融组织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拥抱监管,合规经营、合规展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为迎接变化做准备。
BEIJING, BEIJING, CHINA, June 6, 2024 /EINPresswire.com/ —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有网友爆料:“国家金融局在4月底已经给各省金融委都下发了《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这意味着,全面清理地方金融组织的大势已定。地方金融组织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拥抱监管,合规经营、合规展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为迎接变化做准备。
此前,人民银行2022年发布《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时就表示,近年来,地方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在服务地区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发展定位产生偏差,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少数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甚至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商业保理行业风险防范,国资委在2023年底就率先对央企旗下商业保理公司点名,要求坚决防范化解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市场人士表示,从国资委相关表态可见,各地方金融局接下来也要全面研判商业保理行业的整体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风险一旦露头就要果断出手将其消灭在萌芽、阻断在早期。这意味着,商业保理行业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
涉嫌非法金融,“类金融”面临清退
2019年10月31日,银保监会发布《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05号,以下统一简称《银保监205号文》),明确商业保理行业成为金融监管领域的重点之一。随着《银保监205号文》落地,无论是各地银保监会还是地方金融局,都对商业保理公司进行过摸底、排查。曾经在“类金融”红极一时的保理业务,基本面临着“大部分要清退”。
目前,江苏、大连、河南、福建、广东等地方金融局陆续印发《关于开展商业保理公司专项检查自查工作的通知》,继续督促商业保理公司依法合规经营,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据不完全统计,疑似存在“失联”、“业务经营异常”、“经营地异常”被排查公示的商业保理公司已超过6000家。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当时商业保理公司注册几乎没有门槛。虽然做金融业务,但是没有金融牌照,这也就是“类金融”的由来。而且,商业保理公司在风控中,对于客户的风险审核基本上不穿透,有的甚至连应收账款的真假都不做确权,直接或变相成为小贷公司,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目前,各地金融局还在深入商业保理行业,推进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创新,对违规金融行为和黑恶势力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排查工作。
根据银保监会排查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企业12081家。随着各地金融局对商业保理行业开展清理规范工作,目前中国活跃的商业保理公司数量仅剩1000家左右,数量较高峰期缩减超过10倍。同时,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也印发《商业保理企业名单制管理工作方案》,对商业保理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未来,存量不合规的商业保理企业也将进一步出清。
证监会:商业保理成为造假新“马甲”
为进一步打击商业保理公司的违规和非法经营行为,2023年11月10日,中央编办正式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对涉及跨部门跨地区和新业态新产品等非法金融活动,研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其中,商业保理公司被列入到“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商业保理和供应链金融的概念逐渐被市场熟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打着“商业保理”和“供应链金融”的旗子疯狂圈钱,其中不乏上海电气这样的老牌国企、雪松控股这样的世界五百强……,甚至还有罗静控制的“承兴系”通过“刻两萝卜章骗走300亿”的离奇案件。
中国证监会在通报2021年案件办理情况时指出,虚假陈述案件数量保持高位,重大欺诈、造假行为时有发生。其中,违法手段演变升级,刻意利用新业态、新模式掩盖造假。通过伪造合同、虚开发票等惯用手法有组织、系统性造假案件约占60%,部分上市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少计资产减值等方式粉饰业绩,有的虚构工程项目完工进度,提前确认虚增利润。其中,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等新业态逐渐成为造假新“马甲”。
目前,涉及商业保理和供应链金融概念的上市公司并不多,主要有:怡亚通(002183.SZ)、普路通(002769.SZ)、易见股份、厦门象屿(600057.SH)、联易融-W(09959.HK)、盛业(06069.HK)、远东宏信(03360.HK)。其中,易见股份造假涉及假回单、假贸易、假保理、假票据、假公章等,已经遭强制退市;联易融-W也曾因为业务问题,遭沽空机构Valiant Varriors“狙击”。
除了造假问题,商业保理也成了部分企业侵害中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的手段。业内人士透露,商业保理是基于真实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开展融资服务,一些大型企业利用自身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和市场垄断优势,一边占用上下游企业账款、一边通过所属商业保理公司提供保理融资赚取利息和服务费用等侵害侵占中小企业合法权益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也引起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
Richard Reed
Frontier News Press
email us here